第(1/3)页 “度厄大师,你怎么看?” 朝堂上的秃头长长吁了一口气。 等了这么久,终于轮到我说话了。 他上前一步,站在了朝堂的中间。 看着一个明晃晃的秃瓢站在殿前,朝堂众臣的心都微微提了起来。 所有人都知道,度厄的背景是小西天,从芈天玑从佛门回来,他就接手了小雷音寺在楚国的寺庙,完全就是跟芈天玑一路的。 只不过芈天玑很懂收敛。 掌权了这么久,也没有做激怒文武百官的事情,所以到现在,度厄也只不过有一个三品的虚衔,手中没有任何全力。 即便在朝堂上,也只是在一些可有可无的小事上面,抛开事实不谈,提一些利民的举措。 然后就被一群寺庙的刊印坊,印成书籍,散发到整个民间。 现在楚国百姓都知道了,朝堂上面有一个忧民大于忧国的好和尚。 朝堂上,没有人认为度厄会一直搞那些无关痛痒的小事,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佛门在打什么算盘。 今天讨论的事情,可是楚国事关天下战局的大动作。 芈天玑竟然当着所有人的面,叫这个老和尚谈论看法。 不得不说,是一个大动作。 在老和尚站出去的一瞬间,群臣中就有不少人心中开始不爽了。 毕竟谁愿意让佛门抢夺统治权? 哪怕芈家,也只是想借助佛门,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芈姓代熊。 佛门成为主宰,他们都不想看到。 他们倒是想要看看,度厄的狗嘴里面能吐出什么象牙来。 若是说的不好,就别怪他们弹劾了。 芈天玑又问了一句:“大师怎么看?” 度厄微微一笑,整个人看起来分外悲悯慈祥:“人族王朝彼此倾轧,不论战事如何,都会导致生灵涂炭,酿成滔天巨祸。但既然战事已起,那就应该尽可能让更多黎民避免祸端。” 一开口,就是老秃瓢了。 众臣对他这番话术早已习以为常,便静静等着下文。 芈天玑笑着问道:“大师认为该当如何,才能帮黎民避免祸端?” 度厄沉思了一会儿说道:“魏君不仁,导致无数百姓食不果腹。今荒国蠢蠢欲动,势必占据魏国城池,届时魏国民间必然愈发惨烈,齐国与魏国宿怨极深,又经历了半年战事,必然趁火打劫。 此番大战,必定有几十万上百万的百姓流离失所。 贫僧只是一介僧侣,不懂朝政,自然无法对战事置喙,只想为生民谋福祉。 我楚国地大物博,当慈悲为怀,况中原五国同为大汉遗民,当予血脉同胞以援助,对难民尽心尽力收治。 如此一来,楚国仁政定当声名远播。 若以后收纳魏国不义之地,也将有无数魏国人对我楚国朝廷心悦诚服。” 听到这话。 众位大臣面面相觑。 不愧是和尚,果然擅长放这种没有营养的屁。 养难民? 若真是能把难民养好,自然对楚国朝廷的威信有好处。 荒国珠玉在前,所有人都看到了荒国在魏国百姓心中的口碑逆转。楚国只要做到一半,凭借他们长久的大国形象,肯定能吸引更多难民。 人口就是生产力,若是把他们化作己用,于国于民都是一件大好事。 但…… 名声都让谁拿去了,还不是你这个老秃驴? 动动嘴皮子,好处都让你拿去了。 到时候情况已经能够预见了,《度厄语录》上面肯定会再多出浓墨重彩的一笔。 丞相文璋不由冷哼一声:“度厄大师说得轻巧,楚国虽地大物博,但每一笔税收都是我楚国百姓的血汗钱。数百万难民,他们住哪里?他们吃什么?我楚国税收虽然丰厚,但也经不起这么用啊!” 见丞相都说话了,其他臣子也纷纷附议。 几百万的难民,光是财政缺口,都足以让一半官员忙得焦头烂额。 这和尚只知道嘴上过瘾,赚虚名。 根本不考虑实际操作起来,要耗费多少精力。 真是脸都不要了! 度厄笑了笑:“这个问题丞相不用担心,出家人以慈悲为怀,自然不会慷他人之慨,以楚国的税收养魏国的难民。” 文璋眉头一蹙:“那大师的意思是……” 度厄深吸了一口气:“我楚国有数百寺庙,不少居于山川之中,地广人稀,若是勤于开垦,应当也能开辟出不少沃土。我等享受俗世香火供奉,倒是有不少余粮余钱,正是回报苍生的时候。” 听到这话,群臣面面相觑。 这些贼秃,难道真忽然有了良心不成? 文璋则是狐疑地看了一眼度厄,忽然间好像明白了些什么,便开口问道:“大师!你吃斋念佛几十年,可能不知道,接济一个难民容易,接济十个难民也容易,但接济百个,难度却不止接济十个的十倍了。 数百万的难民,人数足以填满几座城池。 光是治安问题,就不是一般人能够处理的! 大师慈悲为怀在下甚是感动,但朝廷可没有那么多闲余的官员。” “阿弥陀佛!” 度厄微微一笑:“贫僧虽一心念佛,但在朝廷之中也有官职在身,食君之禄当为君分忧,难民之事贫僧愿代表所有寺庙全权负责,不给朝廷增添丝毫负担。只是难民生活困苦,希望朝廷能给他们免除十年税收。” 嘶…… 听到这话,群臣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。 他们到现在才弄清楚度厄究竟在打什么小算盘。 几百万的难民数量,全权由你们负责! 这相当于好几座城的行政权啊! 而且免除十年税收? 第(1/3)页